“沒來西安前,只知道這里是一座文化古都,到了西安才發現這里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也是一座充滿國際范兒的現代化城市,干凈的街道、寬闊的馬路、林立的高樓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眹鴳c假期最后一天,從廣東來旅游的王靜一家正在鐘樓拍照留念,她告訴記者:“最難忘的是在鐘樓附近,我們去了衛生間,又干凈又大氣,我帶著寶寶在第三衛生間特別方便,墻上裝飾著西安名勝古跡的畫卷,還播放著悠揚悅耳的音樂,要不是門口寫著衛生間幾個字,還以為這也是個旅游景點呢!”
市民游客紛紛為西安美麗環境點贊
和王靜有一樣感受的人并不少。昨日,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發現市民游客紛紛為西安的美麗環境點贊。
“我曾經多次來過西安,這次出游明顯感覺到西安的環境變好了,整個城市變漂亮了!”趙女士的女兒在西安工作,她幾乎每年都會來這座古城小住幾日?!耙郧白咴隈R路上常能看見煙頭紙屑,去小飯館吃飯衛生環境也不太好,尤其是小飯館里的廁所,有時讓人倒胃口。但這次來,處處都能看見 煙頭不落地,西安更美麗 的標語,不光街面干凈整潔了,就連小飯館都家家收拾得亮亮堂堂,廁所干干凈凈。我不打算回老家了,決定就在這里安心養老!”
出租車司機張利寶每天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對古城的環境變化特別有感觸:“現在跑在街上,哪怕是背街小巷,也拾掇得干干凈凈。我平時抽煙,以前隨手就把煙頭扔了,現在都找吸煙區把煙頭扔到垃圾箱和收集器里,不用別人監督,自己看到處處這么整潔,哪好意思再隨手扔煙頭?!?/span>
的確,自從去年年底西安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大半年過去了,西安的市容市貌越來越好,城市環境越來越美。更重要的是,文明衛生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人都自覺成為了城市環境保護的責任人、監督人。
“小煙頭”背后折射的“大格局”
“煙頭革命”、“廁所革命”的開啟,還要從去年年底說起。
2016年12月24日,當眾多年輕人正準備走出家門參加一年一度的平安夜狂歡的時候,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登上了西安城墻,用了3個多小時走完了13.6公里的城墻,并撿起了27個煙頭。不少人疑惑不解:市委書記為啥要扭住小小的煙頭不放?
市委書記撿煙頭是認真的!暗訪時撿、調研時撿,平時也在撿;城墻上撿、鐘樓邊撿,甚至還有不少市民看到王永康書記在上下班路上也在撿。
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王永康書記在雁塔區調研時,明確提出 “煙頭革命”、“廁所革命”。抓好“煙頭革命”,就是提升城市市容環境。抓好“廁所革命”,就是提升城鄉公共廁所衛生。這兩個都是西安作為生態宜居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和改善投資環境所需要做到的。
“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干不了。煙頭這么小的事情都抓不好,那還能干好什么大事?我們彎下的是身段,拾起的是城市文明!”王永康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地闡明了“小煙頭”背后蘊含的“大格局”。
王永康書記不止一次強調,小小的煙頭,反映出干部作風建設的大問題;小小的廁所,反映出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問題。正基于這樣的認知,3月14日《每日聚焦》曝光南二環拐角區域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后,王永康書記深夜連發四問:“今天還有如此嚴重的 臟亂差 亂象,為什么沒有人管呢?我們的區委書記在哪呢?我們的區長、分管副區長在哪?我們的市區城管局長在哪呀?”事后,23名相關責任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問責處理。
“一屋不掃焉能掃天下”,一個煙頭、一間廁所、一種執行力,不僅僅關系著環境、民生問題,關系著經濟、服務問題,它還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所看到的,除了城市物質文明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還有一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和文化品位的彰顯。
如今,通過動真碰硬去抓“煙頭革命”、“廁所革命”,西安的城市環境、政府治理水平、城市化水平、市民文明程度都在不斷提升,人們意識上的“小煙頭”“臟廁所”轉化成為干凈文明的新理念,環保衛生的新素質。一個美麗干凈的大西安正展現在我們面前。(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