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17—2020年)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開展“廁所革命”的決策部署,全面提升我省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和衛生狀況,改善人居環境,加快推進“美麗四川”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廁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為指導,按照“一管二改三建四滿意”的總體思路,創新廁所管理機制,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及現代技術加強廁所監督管理。完善廁所規劃,實施廁所新改建提升工程,保障新建廁所用地需求,加大第三衛生間的改造力度,著力解決廁所數量不足、衛生較差、布局不合理、管理缺失等問題,全面改善我省人居環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二)實施范圍。本方案所指廁所,即全省各市(州)市政公用部門管理及產權單位管理供公眾使用的廁所,包括城鄉公共廁所(環衛公廁、公共場所配套公廁等社會對外開放公廁),交通廁所(鐵路客運站、汽車客運站、水路客運碼頭、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沿線所屬廁所),景區景點廁所(A級旅游景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地質公園、鄉村旅游點、博物館等所屬廁所)。
(三)工作目標。到2020年,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規范標準等方式持續推進“廁所革命”,4年內共新建和改建廁所19307座。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全省廁所“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衛生文明”的建設管理目標。
二、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四)加強廁所規劃與設計。各市(州)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16)》《城市公共廁所衛生標準(GB/T17217—1998)》《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GB50337—2003)》《農村戶廁衛生標準》《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8973—2016)》等技術規范標準,加強廁所規劃與設計。在規劃上,加強對行政區域內及行業管理所屬廁所的現狀、布點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在明確數量和布局的基礎上,將廁所納入城鄉、景區、公路、車站等規劃。依法對廁所選址方案進行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從群眾如廁需求入手,全面統籌廁所建設,切實提高規劃可操作性。在設計上,加大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注重考慮殘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如廁問題,充分體現設計的科學性、環保性,增強如廁的便利性。(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林業廳、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人民政府,列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五)加快廁所建設。
1.城鄉公共廁所建設。
──城市公廁。2017年12月底前,各地按照“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改建并舉、衛生適用、方便群眾、有利排運”原則,組織具備專業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編制完成城市公廁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由各地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城市公廁新建、改建等工作。2018年底力爭完成總任務量的60%,2019年底力爭完成總任務量的80%,2020年底完成總任務量。
廁所設計建設相關標準
1.公共廁所外觀和色彩設計應與周邊環境協調。獨立式公共廁所外部宜進行綠化。廁所應優先考慮自然通風,寒冷嚴寒地區大小便間宜設置附墻垂直通風道。
2.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公共綠地及其他環境要求較高的區域的獨立式公共廁所應按一類公廁進行設計和建設;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較大的道路沿線的獨立式公共廁所應按二類公廁設計和建設;其他街道的獨立式公共廁所應按三類公廁設計和建設。
3.附屬式公共廁所分兩類設置。大型商場、賓館、飯店、展覽館、機場、車站、影劇院、大型體育場館、綜合性商業大樓和二、三級醫院等公共建筑應設一類公廁,一般商場(含超市)、專業性服務機關單位、體育場館和一級醫院等公共建筑應設二類公廁。在人流集中的場所,女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不應小于2:1。
4.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內的活動式公共廁所,應當設置第三衛生間(用于協助老幼及行動不便者使用的廁所間)。
5.公共廁所附近應設標有公共廁所標志、方向和距離的指示牌,男、女進出口應有明顯的性別標志,廁所門應設坐、蹲位標志或無障礙廁位標志、廁位有無人標志,第三衛生間入口應設專用標志。
注:摘自《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16)》。
廁所新技術與設備應用建設
1.多級生化組合電催化氧化廁所技術:以電化學技術為核心,結合生化技術作為前端處理,處理水可達沖廁水標準,實現循環水沖,在太陽能豐富地區,可采用太陽能供電。
2.膜生物反應器(MBR)廁所技術:以MBR為核心部件,廁所系統在啟動初期一次注水后,經過生活處理消毒,可滿足沖廁要求,無須再補充供水。
3.微水沖衛生廁所。(1)以復合生活反應技術為核心的微水沖廁所技術:向處理設施投放高效符合微生物菌劑,實現對排泄物的高效處理,所用菌種不含化學成為,對人、畜、植物、環境等安全無害。(2)真空氣沖廁所技術:通過低壓電機驅動系統產生的負壓,以吸氣形式吸走污物,幾乎不使用沖廁水,收集廁所污水具有體積小、濃度高特點。
4.無水沖衛生廁所。(1)機械源分離技術:通過特制無底便盆,使污物直接落于傳輸裝置。(2)源分離型微生物技術: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用,使排泄物實現生物處理和營養回收。(3)免水沖廁技術:收集尿液,處理變沖洗液,進行沖洗、除臭、粉碎。三種技術可以實現完全無水自潔、無動力驅動和資源回收等優點,無須修建下水道管網,無污染、零排放。
5.可生物降解的泡沫水洗廁所。利用生物降解的發泡液混合液產生的泡沫代替沖水,產生高濃度的污水,經過生化處理達到排放標準。
新技術及設備可廣泛適用于缺水、缺電、無地下管網地區,生態脆弱、山岳、湖泊及旅游景區景點,步行街、交通沿線、展館、大型活動等人流密集區及救災等應急場所,對于低溫、干旱、高海拔地區也適用。
注:摘自國家旅游局《“廁所革命”技術與設備指南》。
城市新區要將新建公廁用地納入城市黃線保護范圍,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商業服務、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需明確配建公共廁所的數量和建筑面積,并與項目主體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加快改造城市老舊公廁,特別是旱廁和設施老化的公廁,嚴禁隨意拆除城市公廁,確因舊城改造、道路拓寬等原因需要拆除的,遵循“拆一補一、就近建設”原則嚴格審批,不能減少現有公廁數量和建筑面積。到2020年,完成5503座以上新城區、老城區公廁的新建與改造任務。(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鄉村公廁。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開發、鄉村旅游發展等,推動鄉村廁所建設和改造。重點完善旅游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公共場所、集貿市場等廁所建設。到2020年,完成5161座以上鄉村公廁的新建和改造任務。(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2.交通廁所建設。
──交通沿線廁所。按照車輛行駛每2小時或200公里左右應有1座廁所的標準,做好交通沿線廁所的選(布)點與新建工作,同時做好老舊廁所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可通過創建星級服務區加強廁所建設管理。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可通過開放沿線公路服務管養設施廁所和開放改造加油站廁所予以充實提高。到2020年,完成現有普通國省干線公路208座廁所、高速公路服務區298座廁所、加油站1194座廁所的新建與改造任務。(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交通節點廁所。按照《城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明確車站、碼頭與市政的管轄范圍,做到廁所建設不留死角,并根據日均客流量對不符合建設標準的車站廁所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20年,完成汽車客運站、水路客運碼頭、鐵路客運站2280座以上廁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務。(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廳、成都鐵路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3.景區景點廁所建設。
──國家A級旅游景區廁所。按照國家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等的建設標準,根據景區發展需要,加大旅游景區廁所建設改造。到2020年,完成全省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集散中心等1454座以上旅游標準化廁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務。(責任單位: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其他旅游景區廁所。除國家A級旅游景區外,全省各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水利風景區、地質公園、鄉村旅游景區、博物館等區域廁所,其設計、建設與改造要與當地文化元素、地域特色相融合。到2020年,完成全省其他旅游景區3209座以上標準化旅游廁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務。(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文化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規范廁所管理。
按照《城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各公廁管理責任單位要根據管理權限和范圍,建立健全公廁運營管理長效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公廁管理辦法,依法向社會公示。公廁的管理做到規范化、標準化,并保持公廁的設施設備完好和潔凈無味。各地每年應組織公廁管護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提升管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借鑒國外及其他地區先進管理經驗,有效整合和利用市場化、社會化的資源,因地制宜探索“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新模式。鼓勵以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專業化企業進行品牌化、規?;B鎖經營,確保公廁干凈衛生、免費使用。(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創新廁所管理模式
1.引入市場機制。鼓勵采取PPP模式、委托模式、認養模式,引進專業廁所管理公司進行集中管理,可利用企業廣告、自動售賣等多種模式,創新開發廁所商業業態。景區內的廁所與景區內的經營服務項目結合,街道等公共場所將廁所與商鋪、攤位掛鉤,城市廁所建設管理采取公私合營模式。
2.引入現代技術。推廣“互聯網+大數據+廁所”模式,探索“廁所電子地圖”、手機APP等智能管理服務技術在旅游廁所管理中的應用。充分運用智能化、大數據、機械智能手臂等加強廁所監督管理。
3.統一承包管理。將廁所管理與服務納入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內容,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將廁所的日常保潔、維護承包給專業保潔公司,根據協議對其進行考核,并按照服務效果支付相應的服務費。
三、保障措施
(七)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全省“廁所革命”工作協調組,由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協調組辦公室設在省旅游發展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對推進本地“廁所革命”負總責,縣(市、區)人民政府具體負責,建立完善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協調議事機構,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部門責任。高速公路、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廁所由相關產權單位為工作實施主體。
(八)細化工作方案。各市(州)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實施方案,細化年度建設任務,確定建設用地供給、開工建設及完工時限,及時研究解決公廁建設改造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于2017年12月底前編制完成市本級及行政區域內縣(市、區)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報住房城鄉建設廳備案。
(九)加大政策引導。在廁所規劃、用地、立項、審批、用水、用電等方面依法依規給予傾斜支持,通過土地、資金、稅收等配套措施,全面推進廁所建設管理工作。廁所的建設管理資金,根據職責和隸屬關系由各責任主體負責籌集,積極構建財政投入與市場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公廁建設管理投融資體制,建立健全廁所建設管理以獎代補政策。建設獨立廁所可采取劃撥方式供地,出讓土地中配套建設公共廁所的,可將公共廁所建設要求作為出讓條件,并與主體建設項目同步建設、同步驗收。鼓勵利用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公共廁所。
(十)強化督查考核。加強對“廁所革命”相關工作的考核評比,由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會同交通運輸廳、省旅游發展委細化全省廁所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辦法。省質監局將廁所管理納入市(州)政府質量考核。將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A級景區、“四好村”等創建活動與廁所建設管理相結合,作為創建測評標準的重要內容。